现代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体现在电子产品的应用上证券杠杆原理。
电脑、手机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很多与之相关的科技企业也应运而生。
证监会迎重大人事调整:李明任副主席 方星海卸任
一、子公司与关联方按“一套人马”治理,两者的产品重叠涉嫌经营混淆
在我们印象中,电子产品的高精尖技术始终被国外的大公司垄断,以至于我们处处受制。
实则不然。
上世纪40年代,一个中国留学生曾发明“磁芯内存”,并凭一人之力挑战美国巨头,IBM电脑公司。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仅仅昙花一现,刹那芳华后便归于沉寂,它从创建到破产也不过30年。
它“沉没”的原因更令人叹息,可以说完全一念之差。
它的创始人就是华人首富,被称为“电脑大王”,被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当做前辈的——王安。
01 敏秀于心,中华少年名扬海外
王安是1920年生人。
虽然当时社会动荡,但生于中产之家的王安,少年生活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
王安非常聪明,尤其擅长理工科学习。
1936年,16岁的王安考入上海交通大学,就读于电机专业。
彼时,国内情况急转直下,受局势的影响,王安不得不跟随学校辗转于西南地区。
山河破碎,但凡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在为抗战尽己所能,王安也不例外。
他与几位同学一起,利用所学知识制作无线电支援前线,还为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
1945年,王安作为特殊培养人才被派往美国学习,后进入哈佛大学深造。
虽然身处异国,但功课上王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每门课程都是A+。
他觉得除了理论知识还应该多接触实践,正好美国IBM公司在招聘,王安便信心满满的前去应聘。
可是,王安的面试不但没有引起IBM的重视,主管甚至根本没了解他的履历,便直接叫他:“重新找一家汽车维修公司吧,这里不适合你。”
态度傲慢又轻蔑。
年少气盛的王安何曾受过如此慢待,但是再多的气愤和不满又有什么用呢?当时的境况就是这样。
面试结束后,王安也曾怀疑过:“但是,我真的不如他们吗?”
这样的怀疑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王安便下定决心,要搞出个“大名堂”,让他们不敢再小看中国人。
打定主意后,王安决定不再浪费时间去其他地方碰运气,而是回到学校专心学习和做研究。
三年时间让他顺利拿到应用物理专业硕士、博士学位,顺便收割了每年的一等奖学金。
他的优秀表现成功吸引了哈弗计算机实验室的注意。
不久后,王安作为编外人员被招录进实验室,而在进入实验室的第三周,王安便声名鹊起。
那时计算机的存储系统十分笨重,达到几十吨的重量,别说是携带了,地方小都放不下。
所以,实验室负责人霍华德一直希望能够将这个“庞然大物”缩小到可以装入电脑里。
在王安进入实验室工作的第三周,他通过研究发现了解决途径,并发明“磁芯内存”,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王安很聪明,他的聪明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工作,还头脑灵活地意识到这个发明是个极大的商机。
他果断地提出申请专利,但王安隶属于哈佛大学实验室,所以王安的专利没有获得批准。
这令王安有些沮丧,但通过努力他还是得到了这个项目的部分专利权。
02 创业维艰,王安电脑公司崛起
磁芯存储器的发明让霍华德看到王安的价值,他们给出高于美国白领阶层一倍的待遇,想要留住王安。
可是,也正是这件事让王安意识到,留在美国人的实验室,他永远只能接受安排。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须有自主权。
1951年,王安离开哈弗实验室,用仅剩的600美金在一间地下车库开始了他的“打怪升级”之路,他为公司取名“王安实验室”。
也许正是在哈弗实验室被人操控的经历,让他产生了“我的东西必须我自己做主”的执念,以至于多年后的王安仍然一意孤行,终于将一手建立的科技王国推向了绝路。
虽然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但是王安的日子并不好过。
他手握最前沿的技术,可是却因为资金匮乏,没有能力进行批量生产。
好在,机遇也很快地来了。
一天,IBM找上门想要买入“磁芯存储器”三年的使用权,并聘请王安成为他们的技术顾问。
早就与IBM结下梁子的王安没有意气用事。
他迅速思考得失,觉得IBM提出的方案自己太吃亏,直接提出以250万美元的价格卖断“磁芯存储器”的使用权。
这个华裔年轻人胆敢如此狮子大开口让IBM非常不满。
正常手段不行那就只能使点阴招了,最终,IBM以50万美元价格买到了王安这项技术的使用权,而它实际上的价值在500万美元左右。
虽然王安亏大了,但50万到手还是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这笔钱不仅让他扩大了公司生产规模,还有了继续研发新技术的资金。
王安真是一个发明狂人,他的新技术层出不穷。
十几年的积累使王安公司在资金和技术上都有了扎实的基础。
虽然整体实力仍不足以与IBM一较高低,但王安这个技术狂人却另辟蹊径,在产品上下功夫。
IBM生产的打字机只能盲打,一个字错了整篇文稿都得报废;王安发明的打字机不仅带有自动矫错功能,还自带显示屏,即使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小白也可以很快上手。
一时间王安打字机成为公司、企业办公必备佳品。
80年代中期,王安的打字机取代IBM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文字处理系统供应商,每月营业额达到30亿美元。
东边日出西边雨,王安公司风生水起,直接带给IBM沉重一击,足足压制整整30年。
自此,王安用实际行动向曾经小看他的IBM证明了中国人同样可以搞研究、搞科技,我们并不比谁差。
王安沉浸在自己创造的科技帝国神话中,骄傲得不可自拔,但是危机却早已随着荣誉步步逼近,而他一无所觉。
03 故步自封,商业帝国惨淡收场
在王安公司达到顶峰的时候,美国西海岸的电脑展中,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小公司拿出了一款精致的电脑——苹果2。
同以往不同的是这款电脑针对的是个人消费者,它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随着时代的进步,提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个人电脑也就随着需求应运而生,苹果公司及其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结果当然是大赚一笔,苹果2在短时间内便签下了百万订单。
一向眼高于顶的IBM公司此时也意识到这种趋势,个人电脑将与大型电脑平分秋色。
IBM刚刚在打字机领域吃了王安公司一个大亏,形式已经不允许他再发生错误判断。
很快IBM便做出战略调整,也开始投入对个人电脑的研发。
尽管IBM受到王安公司的一些影响,但毕竟是引领全球科技的大佬,一旦决定方向,他们便表现出了大公司的主导地位。
同苹果公司不同的是IBM并没有对研发成果进行保密,甚至向下游厂商公开生产技术。
这一举动使产品形成了兼容性,因此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IBM的产品以其低廉的价格和配置、维修方便迅速得到普及,个人电脑的开发使IBM大赚一笔,更重要的是他们顺利完成了转型。
与之相对的是王安公司对个人电脑开发项目的冷淡态度。
早在1979年,公司技术层就曾经向王安提出过开发个人电脑的建议,但已经成为业界大佬的王安是看不上小公司的小玩意儿。
他认为电脑跟个人、家庭就没有什么关系,开发个人电脑纯属浪费时间。
这次决策上的失误是王安公司第一道跨不过去的坎。
没有跟上市场需求,不仅让王安公司错过了个人电脑的第一波红利,还错失了技术上的先机。
在其他竞争对手都如火如荼将重心投入到个人电脑的开发和销售上时,王安仍然组织人手在大型电脑上与IBM死磕。
可彼时市场对于大型电脑的需求已接近饱和,需求量减少,王安公司的利润也相继锐减。
一方面是利润下降,另一方面是研发费用、运营费用不减反增,入不敷出的财务现状终于逼得王安不得不开发个人电脑项目。
1982年王安公司也开始了个人电脑的研发,但与IBM不死不休的王安当然拉不下脸使用他们的兼容产品。
于是自己又费劲研究出一套不兼容系统,但是这套系统投放到市场不仅没有为王安公司挽回利润,反而连过去的口碑都败坏殆尽。
首先就是价格和品质完全不匹配,王安公司之于当时社会,就如苹果之于现今社会,品质不错但价格昂贵。
很多客户在王安公司出品个人电脑时选择购买,就是看重其优越的品质,这种信任是建立在多年口碑的基础之上的。
王安公司是怎么回馈它的客户的呢?
也许是因为研发时间的仓促,王安公司的电脑在投入使用时错误频发,经常被投诉。
然后是售后服务不给力,不仅不解决问题还以更新软件为由再次收取昂贵的费用。
最后就是与零售商之间的龃龉影响产品销路。
这些严重消耗公司信誉的做法并没有引起王安的重视,他站在一手建立起的王国顶端俯视着他创造的科技世界,被表面的繁华迷惑了双眼,觉得他可以功成身退了。
而这是他第二道无法跨越的坎儿。
王安很早便着手培养自己的接班人。
他的长子王烈16岁就开始利用假期到公司各个部门实习,以此来熟悉公司运营。
在王安看来他的事业、他的成就和他的一切都是儿子王烈的。
他不想将公司的权力分给别人哪怕一点点,所以最初王安不肯让公司上市,实在不行时也仅仅发行B股股票。
王安对王烈寄予厚望,但可惜的是这位太子爷实在是资质平庸。
王烈技术上不及父亲创造能力的一半,管理上更是一窍不通。
王安公司有三位技术骨干,这三位大佬互相不服气,王安就让他们各领一个团队进行研发,以此形成良性竞争。
可王烈却硬要将这三人混在一起讨论新项目,以至于完全无法达成共识。
作为晚辈的王烈谁也说服不了,只能在里边和稀泥,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不满意,几位大佬纷纷离职。
尽管已经将公司搞得一团糟,但王安仍然力排众议将儿子推上了总裁宝座。
结果不可避免的是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糟,到1989年王安公司负债已经达到12亿美元之多。
在这种情况下,身患癌症的王安只好宣布王烈辞职,聘请职业经理人管理公司。
大厦将颓,非一人之力可以挽救。
1990年王安因癌症去世。
1992年王安公司破产重组更名为王安全球,1999年“王安全球”被荷兰一家公司收购,从此与王安有关的企业彻底从世上消失。
总结
王安的成就和他为计算机行业做出的杰出贡献永远不应该被遗忘;他白手起家,依靠高科技创造的财富神话更值得被后辈们学习。
可是,王安公司的失败也是血的教训。
这让青年企业家们认识到“失败”是经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处理得好那是一次飞跃,处理得不好便是土崩瓦解。
时过境迁。
如今回看,王安和他的公司多么像一个封建王朝,因为青年时期的锐意进取得到中年的鼎盛,因为自满的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中而变得刚愎自用,故步自封。
在继承人的培养上,王安不可为不用心。
可惜的是这位极具商业头脑的聪明人在继承人的选择上任人唯亲,知道儿子难堪大任仍然不肯选贤选能。
王安的故事已经过去太久了,但他不应该被忘记,可以作为激励也可以作为警醒。
参考资料
王安-搜狗百科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人物:王安》 中新网证券杠杆原理
王安电脑王烈王安便王安公司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