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杠杆炒股 “低空经济”企业注册量激增 专家提示警惕“挂名式”跟风

平台杠杆炒股 “低空经济”企业注册量激增 专家提示警惕“挂名式”跟风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日前,企查查发布《低空经济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2月17日,我国现存低空经济相关企业7.7万家,其中2024年新增注册量达1.07万家,同比增幅15.0%,年度注册量重归万家,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专家表示,当前大量企业注册低空经济相关名称,但名称与实质可能是两码事。企业应聚焦自身优势,找到与低空经济结合的切入点,产品力与差异化才是竞争的关键因素。

  “万亿蛋糕”正吸引大量企业抢滩布局

  近年来,随着中央及地方密集出台低空经济扶持政策,低空经济这一新兴领域正成为产业升级与投资的新风口。中国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10年复合增长率达8.84%。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以“低空经济”命名的企业注册量从2023年的20家激增至188家,2025年仅前两个月已新增128家。从行业分布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类企业占比最高达28.8%,其次是批发零售业为14.6%,交通运输业为12%,产业链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场景应用等多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波动上升趋势:2019年达1.27万家的峰值后,开始逐年下降,自2023年开始回升,近2年分别同比增加36.7%、15.0%至0.93万家、1.07万家。

  “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说明大家看好低空经济,都想来分一杯羹。”中国低空经济联盟理事长罗军表示,自2024年至今,行业正从“概念期”转向“基建攻坚期”。当前重点在于完善空域管理规则、地面设施建设及飞行保障服务,为明年和后年的规模化应用铺路。

  低空经济不需要“凑热闹”需要真本事

  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罗军在采访中提醒:“当前大量企业注册低空经济相关名称,但名称与实质可能是两码事。”

  他表示,低空经济是涵盖空域管理、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的综合性业态,企业若仅追逐概念而缺乏核心产品与技术,恐难在竞争中立足。

  “企业应聚焦自身优势,找到与低空经济结合的切入点,例如无人机物流、低空测绘、应急救援等场景,而非盲目注册公司。”罗军称,要实实在在地研究低空经济的本质和内涵,找到低空经济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路线图。

  “企业若想分羹万亿市场,必须回归产品力与差异化竞争,低空经济不需要‘凑热闹’平台杠杆炒股,需要真本事。”罗军预测,2024-2025年将是行业“筑基之年”。随着基础设施完善与标准落地,2026年后或迎来应用场景“全面开花”。(窦世平)